gg
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 ->内容

江苏兴化:公益暑托班托举民生幸福

时间:2025-07-25 19:36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9746   

盛夏的江苏泰州兴化市,公益暑托班遍布城乡。在这里,新就业群体子女在大学生志愿者陪伴下临摹书法,留守儿童跟着“水乡妈妈”探秘科技馆,医护人员子女在“职工反哺”课堂里学习急救知识——一场覆盖全域、精准施策的暑期关爱行动,正以“阵地共享+课程共创”的创新模式,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

课程赋能:在趣味互动中点亮童心

“老师,我的香囊做好啦!”在兴化市昭阳街道新阳社区暖“新”驿站,10岁的王梓轩举着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囊雀跃不已。这个由非遗传承人指导的手工课,是兴化公益暑托班今年新增的特色内容。翻开公益暑托班课程表,书法美术、科学实验等经典项目与非遗体验、摄影启蒙等创新内容交相辉映,安全自护教育、法律启蒙等实用课程更如细密针脚,织就全方位成长网络。

课程的丰富性背后,是一群年轻人的无私奉献。盐城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罗舒颖,带着专业学识和热忱成为了兴化市兴东镇暑托班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过一段美好的旅程,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我的身影,也许这就是志愿服务最动人的注脚。”罗舒颖如是说。

家长陶霞的获得感颇具代表性。这位快递员妻子曾因夫妻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现在路过暑托班,透过窗户看见孩子在做手工,送货都踏实。”数据显示,仅昭阳街道新阳社区就有40余名新业态从业者子女受益,兴化正将暖“新”服务从“歇脚点”的1.0版升级为“心归处”的2.0版。

资源联动:解锁水乡特色的成长密码

“这是北宋范仲淹修筑的捍海堰遗址,正是兴化人‘先忧后乐’精神的源头。”在兴化博物馆研学课堂,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这是兴化团市委精心策划的“探寻兴化文脉”主题活动现场,也是该市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暑托课程的生动实践。

作为农业大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兴化深谙“本土即教材”的育人之道。依托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孩子们跟着农技员辨认水生植物;走进现代农业园,智能温室里的无土栽培技术颠覆了对农耕的认知;在合陈镇红色讲堂,竹编红船模型里承载着少年们的爱国情怀。

“从博物馆到田间地头,暑托班成了行走的课堂。”想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动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等,结合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现代农业园等资源,该市构建起“历史文脉+自然生态+红色基因”的三维研学体系,让孩子们在触摸家乡土地中厚植家国情怀。

机制创新:织密全域覆盖的关爱网络

机制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各个领域。兴化市人民医院探索的“职工子女反哺”模式独具特色,让医院职工的大学生子女担任暑托班辅导老师,这些“医二代”在辅导同龄人的过程中,既传承了医者精神,也实现了自我成长;临城街道红星村妇联开展的“上门关爱”行动,将安全自护教育送到留守、困境儿童家中,确保安全守护不留死角;兴化市妇联与科协联手打造的“科技传递+情感联结+物质关爱”三维呵护模式,让科普拼图、夏日清凉礼包与“水乡妈妈”的陪伴同步抵达,为孩子们送去全方位关怀。

教育部门的标准化建设为这些创新实践筑牢根基。根据兴化市教育局发布的工作通知,该市公益暑托班统一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要求每个班必须配备学业辅导、特色课程、安全守护的基础服务套餐,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拓展服务内容。从课程设置到安全管理,从师资调配到场所保障,一套覆盖全域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已然成型,确保关爱服务精准触达每一个需要的孩子。

“从解决‘看护难’到追求‘高质量’,我们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兴化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公益暑托班正从零散化服务向系统化网络升级,让新就业群体子女、留守儿童等各类重点关爱对象,都能在这个夏天感受到“心有所属、情有所依”的温暖。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