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 20:08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4631
高温天气带动空调等清凉家电消费需求攀升。
社交平台上,不少东北居民分享自家今夏安装空调的经历。有人称自家空调是“广普”师傅出差来安装,有人表示自己的空调到了还在排队等安装师傅,有人因线上购买的空调迟迟不到货而选择跑到线下购买了三级能效的空调,只为早日“凉快一夏”。
数据显示,6月下旬至今,苏宁易购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同比增长82%,其中哈尔滨、成都、青岛地区同比增长分别达到959%、195%、181%,苏宁帮客空调清洗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188%,其中北京、苏州、南昌地区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3倍。
7月7日,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王晓雁发文表示:从6月24号开始,东北内蒙持续高温,空调销量暴涨,小米空调最高是去年同期的20倍。我们服务部紧急从全国各地组织安装工程师赶赴东北内蒙,保障给用户及时安装。
“非常抱歉,主要受天气影响,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件空调订单突然增多,物流已增援人力加急配送,目前还在陆续清理中,小妹也会为您加急催促,非常感谢您的耐心等待!”7月9日,时代财经以消费者身份咨询购买空调时,京东格力官方旗舰店工作人员如此回复。
空调销量的暴增,不仅催生了“南工北调”的现象,也让制冷剂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7月8日盘后,制冷剂龙头巨化股份公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9.7亿元到21.3亿元,同比增长136%到1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9.5亿元到21.1亿元,同比增长146%到166%。
7月1日以来,巨化股份股价屡创上市以来新高,7月9日盘中触及29.46元/股,随后有所回落,报27.55元/股。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其表示系公司核心产品氟制冷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以及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导致主营业务毛利上升、利润增长。
“氟制冷剂多品种处于景气周期,这对具备完整产业链优势的企业而言,盈利水平将持续改善,行业仍处收获期;但制冷剂价格上行将对下游终端企业成本构成一定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相关企业可能在替代产品研发或多元化技术路径方面加大投入,以期最大限度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卓创资讯制冷剂分析师张晓梅分析指出。
上半年制冷剂均价同比涨超61%
根据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数据,制冷剂是当之无愧的业绩“顶梁柱”,在产量下滑5.12%的情况下,该业务实现营收60.87亿元,同比增长55.09%;而制冷剂均价为3.94万元/吨,同比增长61.88%。
值得注意的是,巨化股份制冷剂均价从2020年的1.36万元飙涨至2025年上半年的3.94万元/吨,四年半时间涨了190.04%。
关于制冷剂经营业务相关问题,时代财经致电巨化股份,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张晓梅对时代财经表示,2025年上半年,氟制冷剂市场景气周期持续向好,供需紧平衡是支撑其价格持续向好的决定性因素。
张晓梅指出,氟制冷剂作为受政策管控较为明显的行业,2025年HCFCs、HFCs延续配额限定内生产,且行业集中度较高,卖方话语权较强,同时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下,我国家用空调、汽车行业在上半年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对应制冷剂需求有增量,进而上半年氟制冷剂多产品处供需紧平衡状态,支撑国内市场制冷剂价格稳中向好。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雪种,是在制冷装置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像我们常见的空调、冰箱、汽车空调、热泵等领域,都离不开它。其中氟制冷剂占据了制冷剂市场的主导地位。
自1920年代商业化开始,制冷剂历经了四代技术更新,而环保是推动产品更迭的核心力量:一代制冷剂CFCs、二代制冷剂HCFCs、三代制冷剂HFCs、四代制冷剂HFOs。
目前,我国已实现CFCs、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含氢溴氟烃、溴氯甲烷、甲基溴等7类ODS受控用途生产和使用的全面淘汰,正在逐步削减淘汰HCFCs(含氢氯氟烃)和HFCs(氢氟碳化物)。
“HFCs成为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的主流制冷剂。”巨化股份在6月17日的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上表示。
目前,中国HFCs已根据《蒙特利尔条约》基加利修正案于2024年起实行配额制,基于该全球协议的配额制,使中国HFCs拥有80%以上的全球HFCs配额,并形成了“全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果+全球特许经营权(配额许可)+配额集中度高(全球配额集中在中国、中国配额集中在行业头部企业)”特定商业模式。
“随着HFCs实行配额制、产品价格在争议中持续1年半的恢复性上涨,HFCs的‘刚需消费’的功能性制剂属性+全球‘特许经营’商业模式的“基因”正逐步形成,非周期性行业特征逐步凸显。”巨化股份指出。
生产配额制叠加国补以旧换新、以及高温天气带来的制冷需求,制冷剂价格上涨让不少企业近两年归母净利润有所上涨。
Wind数据显示,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在部分拥有制冷剂业务的企业中,巨化股份以19.60亿元成为2024年的盈利王,而到2025年一季度,永和股份、巨化股份、三美股份(603379.SH)、ST联创(300343.SZ)、东阳光(600673.SH)归母净利润均同比翻番,涨幅在132%~181%之间。
展望下半年,张晓梅表示,氟制冷剂多产品基本面仍有利好支撑,供需处紧平衡状态,价格或延续高位运行,部分产品仍有冲高预期,如三代制冷剂R32、R134a,预计国内价格运行区间分别在53500~60000元/吨、49000~53000元/吨。随着价格涨至高位,市场操盘风险或有增大。
布局第四代制冷剂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的规定,我国属于第一组发展中国家,应在2020~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在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线值,并自2029年削减10%,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基线值20%以内。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的《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明确:HCFCs受控用途生产量和使用量在2025年分别削减基线值的67.5%和73.2%,2030年均削减基线值的97.5%;HFCs受控用途生产量和使用量在2029年均削减基线值的10%。
这也意味着,二代、三代氟制冷剂未来会逐步淘汰,拥有“HFOs”才能拥有更长远的未来。
目前,除霍尼韦尔、科慕等全球领先氟化工企业外,巨化股份、永和股份、联创股份等国内上市公司亦均已将第四代制冷剂视为重要的产品迭代方向。
2023年3月,永和股份宣布投建包头永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周期4年,预计投入60.55亿元,其中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含有第四代制冷剂。
2月18日晚间,巨化股份公告称,其与控股股东巨化集团拟增资控股甘肃巨化,并由其实施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96.25亿元,项目周期三年。最新年报显示,巨化股份现运营两套主流HFOs生产装置,产能约8000吨/年,计划通过新建+技术改造新增产能近5万吨。
“主要目的是利用HFCs配额红利窗口期、氟聚合物周期调整底部期,逆周期布局低成本优质产能,抢抓未来氟制冷剂升级换代、氟聚合物周期调整机遇,确立公司在氟聚合物、第四代氟制冷剂上的龙头地位。”巨化股份表示。
除此之外,中欣氟材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发展方向为第四代新型制冷剂;三美股份在年报提到,其与高校开展了“合成新型环保制冷剂HFO-1234yf的小试、模式放大及中试产业化”等合作项目;ST联创年报显示,其具有第四代制冷剂、第四代发泡剂系列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生产专利,已具备万吨级产能,截至2024年末其10000吨/年低GWP含氟利烯烃技改项目进展25.71%。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