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8 05:55 来源:中新网甘肃 阅读量:19326
走进张掖市民乐县三堡镇的一家手工挂面坊内,二十余名工人正投身于各自的工序之中,和面、醒发、压饼、盘条、来回拉伸,每一个动作都娴熟且有条不紊。晾晒架上,那一条条垂下的面线,整齐而细密,恰似手风琴弦,将整个车间装点得别具一格。踏入其间,面粉特有的清香味瞬间扑鼻而来。
三堡镇的手工挂面坊负责人谢希栋仔细观察着每一道工序的进展。“手工挂面制作可是个精细活儿,得历经二十道工序,耗时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这般精心制作出来的挂面,洁白光韧,耐煮耐泡,入口绵润爽滑。”谢希栋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眼中满是对自家手工挂面的自豪。他介绍说,这百年手工面可是谢氏家族几代人呕心沥血的成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2010年,他从父亲手中郑重接过手工挂面制作这一“衣钵”,成了第四代传承人。
谈及产品,谢希栋更是滔滔不绝。他拿起一把制作好的挂面,轻轻展开,向身旁的人展示说:“百年手工面复原了传统工艺,我们选用祁连山雪水浇灌的春小麦,搭配食盐与饮用水,通过严格的称量配比、秘方配制,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完全是纯手工制作,储存和食用都极为方便。并且经过不断改良升级,如今已完全形成了兼具营养与方便的预制品食品。”
在制作工坊中,醒面时,工作人员手法娴熟,用快刀将面团划割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圆条,动作一气呵成,中途毫无停顿。随后,又来回反复捻搓,将其变成直径1至2厘米的圆条,再层层盘入盆中。绕条时,工作人员神情专注,用力均匀,自然有序,整个过程流畅而精彩。
谢希栋站在一旁,适时地讲解着:“一架挂面从面粉到成品,要依次经过和面、揣面、开条、盘条、绕面、回缠、醒面、上架、拉面、晾晒、下架等程序。成型后的挂面,细如发丝、洁白如玉,这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民间手工工艺展示。”他说话时,双手不时比划着各个工序的动作。
制作挂面既费力气,又讲究技巧。谢希栋皱了皱眉,回忆起往昔,感慨地说:“以前各个环节都是人工纯手工制作,制作工期长,效率也不高。”不过,他很快又展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在这两年,我们用机器替代了一些人工,大大节省了时间。”
凭借着父辈传承下来的独特制作工艺,谢希栋成功将百年手工挂面打造成了民乐县极具特色的富民产业。他介绍说:“2025年1月,我们新建了厂房,产量增加到了每天4000斤拉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目前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我们还在广州设立了销售办事处,与广州部分地区餐饮协会以及餐饮企业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持续推动手工挂面向产业化、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预计每年销售额可达500万元,可解决30余人的就业。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