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 ->内容

公募,决战四季度

时间:2023-10-20 06:15 来源:新浪 阅读量:15304   

2023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公募基金“打一场翻身仗”的渴望,从未像当下这样热切。

公募,决战四季度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国庆节后至10月底就有超过40只基金等待发行,再加上正在发行的58只基金,合计近百只新品将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角逐发行市场。

但另一方面,基金发行的冷清已经持续了好几个季度。同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以认购起始日为口径,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总体发行份额为7404亿份,对比2020年的3.14万亿份、2021年的2.96万亿份和2022年1.47万亿份呈持续下降趋势;平均发行份额仅8.77亿份,近十年内仅2016年和2017年的9.10亿份和8.01亿份或可一比。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发行遇冷,其背后深层原因在于权益基金赚钱效应的缺失和存量产品的饱和。那么,行至2023年四季度,这些难题能否迎来转机?

业绩拖累基金发行

“即使是2022年,基金发行量也比现在多了一倍。”一位基金市场销售人士告诉记者。

“以前我背上一个包出差,非常确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能实现多少增量。现在我每次出差先要想着怎么安抚客户,对量的增长已经不敢有什么期待。”该人士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发行市场的“寒意”,首先与基金业绩息息相关。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报分别为-7.61%和-9.41%,近1年、近2年和近3年的平均回报均为负数。换而言之,投资者已经连续亏损了3年,过往几年中大部分投资者获得的超额收益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业绩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也不是唯一的因素。”沪上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公募行业“看天吃饭”的增长模式依然如故,一旦“天气不好”,势必对规模增长造成拖累。此外,过往三年大量同质化产品的集中问世,也使得新产品缺乏“新鲜感”,较难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28日,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从2013年的1727只增长了近7倍,达11181只,相比2020年末的7422只也有了超过50%的增长,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占比在6成左右。

四季度行情酝酿转机

无论是业绩还是发行,公募基金都渴望打赢一场翻身仗。那么,四季度行情能否出现转折?

对此,民生加银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监孙伟表示,经济温和复苏将使得整体市场有机会,但是空间不大。

“在当下背景下更多以结构性的机会为主,比较大的机会需要有大的产业变革或者技术创新。”孙伟解读道,具体而言,他首先看好科技创新类企业,也包括AI、自动驾驶、机器人革命等等,接下来可能关注军工、医药和半导体,以均衡的组合配置来获取收益。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陶灿表示,近两年,景气投资的有效性出现下滑,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动量、反转等交易型因子显著跑赢。以绩优股中的代表为例,其盈利增速保持在相对高位,但估值已调整至相对低位。陶灿认为,当估值压缩到极致,等待经济企稳后,景气投资重新有效,未来业绩具备高增长潜力的板块往往更容易获得估值修复弹性。

博时基金认为,A股的高性价比是目前反弹的基础,不过反弹持续性仍依赖于政策效果的验证。结构方面,建议攻守兼备,顺周期+成长两端配置。一方面关注顺周期与高股息的交集,具备上行概率同时可加强组合防守能力,另一方面增配科技成长以进一步增强组合的进攻性。

与投资者“站在一起”

在基金业绩拖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真正与投资者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头部基金公司正在行动。

公开信息显示,广受市场关注的20只创新浮动费率基金节前节后正在陆续发行中。9月21日,富国基金公告显示,旗下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将于9月28日至11月3日公开发售,打响了该批创新浮动费率基金发行的第一枪。

9月15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旗下交银施罗德瑞元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将于10月12日起至10月25日发售。另据记者了解,多家已获批产品的公司包括华夏、兴证全球等已经开始积极准备,节后将陆续公布产品发行档期。

据了解,这些产品大概率会由长期业绩稳健、管理规模适中的“实力派”基金经理来担纲,确保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凸显长期理念。

除了已经公布的交银施罗德杨金金和富国基金蒲世林以外,据基金渠道人士透露,华夏基金旗下浮动费率基金——华夏信兴回报将由实力基金经理王君正管理。在加盟华夏基金之前,王君正曾任职于工银瑞信基金,自2015年3月开始管理工银美丽城镇,管理期间任职回报达146.3%,其中超额收益达143个百分点,任职期间年化收益为12.76%。

另据相关人士透露,兴证全球旗下浮动费率基金将由实力老将何以广管理。作为长城基金曾经的“权益担当”,何以广管理时间较长的长城中小盘成长、长城安心回报和长城智能产业混合分别获得73.87%、60.68%和111.93%的任职回报。

“怎样才能一方面优化布局、一方面实现与投资者风险共担,是公募基金行业从现在往后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沪上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政策底”到“市场底”还有多远?三大公募把脉四季度A股投资

下半年以来,重磅政策密集推出并迅速落地,内外影响因素正在悄然变化,投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磨底正在持续演绎。

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究竟还有多远?这或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中A股的主命题。

对此,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到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安信基金均衡投资部总经理张竞、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李淑彦,就当前A股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倾向于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资产

上海证券报:前三季度,A股市场运行呈现怎样的特征?背后原因是什么?

陈显顺:在经济预期较弱以及海外高利率环境下,市场表现整体偏弱。上半年,TMT、中特估双主线比较清晰;三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下行,主线模糊,高股息的防御品种表现较好。

张竞:今年的宏观组合是“宏观温和复苏+盈利企稳+流动性平稳+风险偏好提升”。今年前三季度,A股运行特征体现为,微盘股指数大幅跑赢大盘指数。

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股票市场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资金倾向于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资产,短线资金的博弈情绪则营造出主题投资为主导的情况。

李淑彦:前三季度,国内经济高开低走,PMI制造业跌破荣枯线,消费细分行业数据略显疲软,居民资产负债表出现一定的损伤,但尚未衰退。

AI技术突破后,市场出现了一轮清晰的AI主线行情。整体看,A股市场在前三季度呈现出震荡下跌的格局。

“市场底”通常在“政策底”之后

上海证券报:7月底以来,多项重大政策陆续推出,释放出什么信号?从“政策底”到“市场底”还要多久,您怎么看?

陈显顺: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定调以来,监管层托底经济和市场信号明确。房地产方面,首付款比例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降低、“认房不认贷”等政策相继出台,需求端放松信号明确;资本市场方面,证监会发文要求收紧IPO和再融资、规范减持等;汇率方面,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稳汇率政策也在持续发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底”通常在“政策底”之后。当前,市场性价比处于较好的位置,但“市场底”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数据、地产基本面和汇率层面数据进一步确认。

张竞:市场难以预测。提振信心的关键在于政策刺激效果,可通过均衡策略去应对。在投资层面,密切关注基本面的变化,根据不同股票在不同阶段的风险收益比,进行自下而上地选择;在行业层面,秉持均衡原则,将持仓分散到相关度不高的行业,减少产品净值的波动风险,提高组合的稳定性。

李淑彦:美国经济不断超预期,美债利率持续走强,国内利率环境压力较大;由于通胀压力较强,海外货币政策偏鹰派收紧,对国内汇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政策推进更多的考虑是降低中国宏观经济风险。基于此,市场短期内较难有强劲复苏和大幅上涨。

坚定底部思维,对行情保持乐观

上海证券报:您对四季度A股行情有何展望?理由是什么?

陈显顺:有坚定的底部思维,对行情保持乐观。首先,“政策底”已经夯实。政策打出组合拳,市场对国内“政策底”的一致预期在快速形成,当前底部位置明确,要积极参与底部行情;其次,随着经济持续回暖,下半年A股盈利情况有望逐步改善,对“市场底”形成坚实的支撑;再次,A股估值处于偏低水位,具有较好的赔率;最后,受到汇率压力、美债利率上行、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外资此前流出压力较大。当前,这些因素有所缓解,有望带动外资风险偏好回暖。

张竞:上市公司主动去库存进入尾声,在PPI 见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A股有望触及本轮下行周期的低点。

考虑到主要指数估值回落、人民币汇率可能反弹等因素,市场企稳后,大概率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中期成长空间和成长逻辑稳定的成长型行业,在市场风险偏好企稳后,有望迎来反弹机会。整体看,A股市场大概率维持风格活跃、核心资产处境改善的市场环境。

李淑彦:指数将延续弱震荡上行的走势,企业盈利进入弱恢复期,较难出现趋势性机会。市场可能会进入快速轮动的行情,配置思路主要偏均衡、偏轮动。

采取“攻守兼备”策略

上海证券报:四季度A股会有哪些投资机遇?投资主线和投资逻辑是什么?

陈显顺:在市场筑底、新一轮上行即将开启的时点,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策略,沿着顺周期和成长两端进行配置:

一方面,关注顺周期与高股息的交集,可加强组合防守能力。市场面临不确定性之际,高股息策略容易获取超额收益;同时,政策持续加码、经济复苏趋势确认后,顺周期方向将有不错的修复空间。

另一方面,增配科技成长,进一步增强组合的进攻性。底部反转行情出现时,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抬升,成长方向往往有不错的表现。其中,TMT方向经历了明显的估值消化,部分领域出现了不错的性价比,将在四季度风险偏好逐步回升、美联储加息见顶后中更加受益,有利于估值修复。

张竞:建议重点围绕三条线索布局:第一,随着市场风险偏好企稳,重点关注新能源车产业链、医药等方向,关注估值合理、景气稳定或边际改善、具备需求回暖、行业格局改善、存在长期成长空间的细分方向和个股;

第二,在中期宏观周期弹性较弱背景下,估值低位、景气确定性改善的领域,其估值中枢有望上行;

第三,关注充分调整的低估值央企、AI产业链扩散出来的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应用落地;随着行业反腐推进,医药领域部分股票出现了短期较大幅度的回调,存在布局机会。

李淑彦:在市场震荡上行的过程中,通过选股获取超额收益,策略上会保持中性仓位,均衡化配置。随着美国通胀进一步走弱、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国内政策压力降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弱,预计明年或出现清晰的结构性机会。

在发现新的进攻性机会后,建议在投资上进行相对集中的布局。

责编:邵子怡? ?校对:冯雯君图编:赵雁旎

审读:朱建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林艳兴

)article_adlist-->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